創13個月新低!,中國鐵礦石何時才能奪得定價權
發表時間:2021-7-16 瀏覽次數:568
7月13日,中國方面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我國進口了8942萬噸鐵礦石,和上個月相比下降0.4%,進口量已經連續三個月走低,和去年同期相比則下降12.1%,創2020年5月以來最低紀錄。
任何數據的走高或走低都可以從供需兩端找到原因。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創13個月新低水平,無非就是中國鋼鐵行業對鐵礦石的需求有所放緩。一方面,夏季是鋼鐵行業的季節性淡季,高溫天氣和暴雨臺風時不時上演,這直接影響了建筑鋼材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鋼廠限產減排已經成為“主旋律”。例如中國鋼鐵重鎮——河北唐山已經頒布了鋼鐵企業限產減排的通知,要求這些鋼企在今年3月20至12月31日,限產30%至50%。業界人士推算,在技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今年唐山鋼材、粗鋼、生鐵產量分別減產6720萬噸、5760萬噸、5320萬噸。
受中國市場需求放緩的影響,能源咨詢機構Wood Mackenzie宣布,已經將其第三季度鐵礦石價格預測值從上季度200美元/噸下調至185美元/噸。
不過,進入7月,普氏鐵礦石價格指數還是維持在210美元以上的較高位置。所以即便中國鐵礦石進口量連續三個月下降,但中國進口的成本還是居高不下,今年上半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額同比增長了71.7%。
中國雙管齊下,爭奪國際鐵礦石定價權!
事實上,這些年來中國從未放棄爭取國際鐵礦石定價權,也為此做了不少努力。
首 先,中國企業通過股權收購或是合資合營的方式獲得海外礦山資源。例如,中國華菱鋼鐵和中國鋁業分別持有FMG 和力拓10%的股份。
其次,中國企業已經和全球三大鐵礦石巨頭實現人民幣跨境結算。去年上半年寶鋼股份就與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和力拓集團在鐵礦石交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隨后,同年8月鞍鋼集團也和力拓集團完成了1億元的人民幣跨境結算交易。
而全球鐵礦石三巨頭樂意和中國鋼鐵企業用人民幣進行結算,這意味著中企在鐵礦石領域的話語權正在逐漸提高,這一切的背后,是中國經濟前景廣闊、中國市場潛力龐大、和我國人民幣大宗商品期貨建設的長期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