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護耕地
發表時間:2023-6-8 瀏覽次數:141
近日,《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文章強調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懊褚允碁樘,糧以土為本!在耕地保護工作中,必須堅持18億畝耕地紅線“咬得牢”、耕地高質量建設發展“咬得緊”、破壞耕地的違法行為“咬得疼”,確!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
牢牢守住耕地數量,藏糧于地,18億畝耕地紅線必須“咬得牢”!民非谷不食”,糧食,是國家治國安邦、人民安居樂業的根本!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咬牢”18億畝耕地紅線壓力大,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007平方公里,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1/4,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著占世界22%的人口,人多地少的局面暫時無法改變,耕地數量牢牢決定著中國人飯碗里糧食的多寡。“咬牢”占補平衡制度不松口,自1999年實施以來,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在城市迅猛擴張、大量耕地被占的時代背景下,為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立下汗馬功勞。各級政府應帶頭“咬牢”耕地紅線不松嘴,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規定,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由中央和地方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作為剛性指標實行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皞}廩實,天下安!贝_保糧食產量,必須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必須牢牢咬住18億畝耕地紅線,一寸也不松口。
緊緊保障耕地質量,藏糧于技,耕地高質量發展必須“咬得緊”!稗r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敝亓扛刭|,在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同時,緊緊咬住耕地質量,促進耕地高質量、高標準發展,為增加糧食產量、提高糧食質量提供基礎性保障。過去,某些地方好經念歪,用“占近補遠”、“占優補劣”、“上山下!钡取靶÷斆鳌眮磴@“占補平衡”的空子,導致耕地總體質量下降!暗卣,萬物之本源,諸生之根菀也!北WC耕地質量還需“咬緊”精耕細作的優良傳統,自古以來,對自然的尊重和對農業的高度重視,中國人用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精耕細作,化天時為地利,創造出燦爛的農耕文明。提高耕地質量還需“咬緊”科技創新的技術優勢,全國各地普遍存在耕層淺、地力薄、污染重等現象,借助科技創新的東風,產學研相結合為耕地質量評估、土壤治理修復、耕地質量提升探索出一條高效道路,落實“藏糧于技”的國家戰略。確保糧食產量,必須緊緊咬住耕地質量,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
嚴格落實耕地監管制度,護耕于法,破壞耕地的違法行為必須“咬得疼”!按缤链缃,惜土如金!北Wo耕地的觀念需深入人心,過去的31個全國土地日,讓“節約集約用地、嚴守耕地紅線”的觀念深入人心,讓保護耕地成為社會共識,為耕地保護工作“咬得疼”營造出良好的氛圍。加強耕地占補平衡監管為“咬得疼”提供下口原則,必須堅持“占多少,補多少”、“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等原則,補充數量和質量相當,并主動將相關信息公之于眾,加強監管力量?萍贾椤耙У锰邸碧峁⿵姶笠Ш狭,人工智能、5G通訊、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為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在耕地保護工作中打開“天眼”、打造“最強大腦”、長出“鋒利牙齒”,極大提高耕地監測中的效率與精度,讓亂占耕地的違法行為無處可遁。耕地監管必須要嚴,針對亂批濫占、違規建設、污染破壞等耕地亂象,咬住不松口,讓違法亂紀付出相應代價,不僅“咬得疼”,還要“疼得久”,讓每一例亂占耕地的違法行為都成為生動的反面教材。
耕地是國家安全的底線,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命線。以“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護耕地,在實施過程中“咬得牢”、“咬得緊”、“咬得疼”,方能實現“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